2026武漢國際汽車新能源及充換電產業博覽會將于6月18日-20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大會立足武漢,背靠“一帶一路”倡議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宏偉藍圖,依托“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的強大支撐,秉持“專業化、市場化、數字化、國際化”的辦展宗旨與理念,聚焦新能源技術、產品、充換電技術、充換電基礎設施、補能新業態、運營模式等多個領域,通過展覽展示、論壇交流、商務對接等形式,展示前沿技術、分享經驗、把脈未來,推動充電設施可持續發展,共建充換電產業生態圈,為新能源及充換電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搭建廣闊平臺,助力湖北省新能源及充換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6 武漢新能源及充換電博覽會通過 8 萬平方米展區布局與 10 余場配套活動,構建起 “技術研發 - 生產制造 - 基礎設施 - 運營服務” 的全鏈條生態體系。這場以 “融合” 為核心的行業盛會,正成為破解產業痛點、推動協同創新的核心平臺。
一、產業鏈聯動:從 “單點創新” 到 “集群突破”
“武襄十隨” 黃金走廊的協同效應在展會現場充分釋放。武漢展區聚焦智能技術研發,光谷企業帶來的車規級激光雷達、800V 超充系統等關鍵器件,使本地車規級芯片配套率從 2023 年的 18% 提升至 35% 以上;襄陽展臺展示的固態電池量產線設備進入調試階段,預計年產能達 20GWh;十堰的東風商用車無人化工廠模型,展現焊接自動化率 98% 的智能制造水平;隨州的專用車柔性生產線,可在 3 分鐘內切換 20 余種車型生產。這種四城聯動模式,直觀呈現了湖北從 “制造走廊” 向 “創新走廊” 的升級路徑。
跨領域融合催生多元解決方案包。在 “智能補能生態區”,充換電設備企業與新能源車企、能源企業聯合推出一體化方案:針對物流園區需求,整合智能充電樁、儲能系統與 V2G 技術,實現電網調峰與成本優化;為港口場景定制的 “氫電混合補能系統”,通過燃料電池與超充技術協同,滿足重卡高強度作業需求。截至展會首日,此類融合方案已達成 28 項合作意向,金額超 30 億元。
二、多維賦能破解發展瓶頸
高端智庫為產業發展定向導航。展會同期舉辦的 “新能源補能創新論壇” 匯聚 30 余名院士專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副秘書長全宗旗指出,隨著高壓快充平臺車型增長,2027 年底全國大功率充電設施有望突破 10 萬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李亞倫在 V2G 專題論壇中提出,通過 “樁補 + 電補” 激勵政策,用戶參與電網調節可實現電池成本回收,為行業發展提供新思路。
政策與資本雙輪驅動創新落地。湖北省經信廳在現場解讀扶持政策,明確對固態電池、光儲充一體化等前沿技術研發給予最高 5000 萬元補貼,對充電設施建設給予 15% 的投資補貼。武漢產投集團聯合金融機構設立 200 億元新能源產業基金,現場與 8 家企業簽訂投資協議,其中專注于電池檢測技術的企業獲得 2 億元資金支持。針對氫能產業,政策明確對新獲批國家級創新平臺的企業給予最高 1000 萬元補助,推動質子交換膜、電解槽等關鍵技術突破。
組委會:徐丹>> 185 >> 1588 >>1594 (同V)
郵箱:6305814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