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節,哮喘高發,作為我國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中國哮喘患病人數多、發病率持續升高,嚴重危害大眾身心健康。為此,《健康中國行動規劃(2019-2030年)》將包括哮喘在內的多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納入十五個重大行動之一。然而,科學防治哮喘是一場“持久戰”,大眾對哮喘認知誤區、缺乏長期規范管理意識等因素,讓我國哮喘防治任重道遠。
哮喘防治,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人民網·人民健康攜手專家推出《2022哮喘防治微寶典》(以下簡稱“微寶典”),并由百家零售藥店公益支持,圍繞哮喘防治中亟待厘清的盲區、誤區,請權威專家進行解讀,促進哮喘長期規范化管理,助力我國哮喘防治水平的提升。未來,高濟醫療、國大藥房、健之佳、大參林、海王星辰、益豐大藥房、山東立健、中山中智大藥房、西安怡康、恒泰人民大藥房等全國百家零售藥店將共同開展“2022‘守護每一次呼吸’秋冬哮喘關愛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讓關愛“升級落地”,助力權威科普深入社區的同時,亦帶來規范化、個性化的慢病管理服務,為更多患者的呼吸健康保駕護航。
非同“哮”可:哮喘患者超4570萬,控制率不足3成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是僅次于癌癥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殘疾病。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歲以上哮喘患者約為4570萬,平均每100人中約有4位哮喘患者。哮喘不分年齡,患病率不斷增長:2000-2010年間,兒童哮喘患病率增長53%;2010-2015年間,成人哮喘患病率增長239%。
與龐大的患病人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城區哮喘患者控制率僅為28.7%,兒童哮喘控制率不足40%,成人患者不遵醫囑用藥的發生率在50%左右。哮喘因病程長、反復發作,導致誤工誤學,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和患者生活質量,防治刻不容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過敏反應科主任向莉表示:“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需要長期抗哮喘的控制類藥物治療,使哮喘病情得到理想的控制。哮喘不分年齡,各年齡段都可能受其影響。只有科學全面地認識哮喘,早發現,及時接受規范治療,才能真正遠離哮喘,實現更順暢的呼吸。”
瞄準誤區,長期規范管理助力“哮”聲匿跡
認知誤區、長期規范化管理不到位,是阻礙哮喘防治的癥結所在。為此,人民健康攜專家大咖推出《2022哮喘防治微寶典》,瞄準哮喘防治中的常見誤區,以權威聲音守護哮喘患者的每一次呼吸。
《微寶典》以生動形象的疾病科普形式,從認識哮喘入手,詳細科普哮喘防治中的系列誤區,幫助公眾全面了解哮喘,構建哮喘防治知識體系。提升治療依從性是哮喘防治的重中之重。研究數據表明:如果治療依從性增加25%,那么重度急性發作風險下降10%。遵醫囑、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長期規范管理是防治哮喘的“良方”。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郭巖斐表示:“哮喘作為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癥狀一緩解就‘棄療’,或不按醫囑規范治療都不可取。哮喘需要長期規范化治療,患者依從性高低與哮喘的病情變化密切相關,依從性提高可顯著改善哮喘控制水平。”
根據支氣管哮喘防治寶典(2020年版),哮喘治療藥物分為緩解藥物和控制藥物。緩解藥物在有癥狀時按需使用,包括:速效吸入、短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抗膽堿能藥物等,能快速解除支氣管痙攣,從而緩解癥狀。而控制藥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長時間維持,通過抗炎作用維持臨床控制控制癥狀,避免反復發作,代表藥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白三烯調節劑等。其中,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是一類非激素類抗炎藥,能作為輕度哮喘的替代治療藥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聯合用藥,可同時兼顧鼻炎的癥狀,控制好鼻塞,也有助于氣道健康和呼吸順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李雯補充道:“盡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過有效的管理可使哮喘病情得到理想的臨床控制;減少急性發作、肺功能不可逆損害的風險。”
深入社區,多方攜手打造哮喘管理新模式
厘清疾病誤區,為哮喘科學防治、長期慢病管理打下堅實基礎。但構建哮喘慢病管理體系,讓哮喘 “長治久安”遠不止于此,需要疾病診療、健康管理全鏈條上的各方參與,讓“關愛”與“規范”覆蓋更多患者。
當前,零售藥店是慢病管理的第一陣地,在慢病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咨詢、疾病科普、用藥管理、建檔監測等專業化服務,成為哮喘防控閉環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為讓哮喘科普和規范管理深入社區基層,百家零售藥店將攜手開展“2022‘守護每一次呼吸’秋冬哮喘關愛計劃”,協同藥房門店和移動端,帶來“哮喘控制情況”自測、疾病教育云課堂、線下患教會、專業哮喘科普等多元活動,全面助力社區基層哮喘長期規范治療管理事業。
對此,零售藥店代表亦表示:慢病管理需要長期投入、多方共同努力配合。零售藥店作為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始終扎根社區,守護萬千百姓健康。希望通過這次關愛計劃,集各方之力,深入社區一線,開展哮喘科普與關愛,助力提升哮喘規范管理水平,讓更多患者享有健康、高質量的生活。
人民健康關愛提醒:“呼吸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哮喘防治,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廣大哮喘患者能夠早發現、早治療、堅持長期規范管理;同時更多公益科普走到老百姓身邊,將關愛落到社區,讓慢病管理工作不斷下沉。各方攜手守護大眾的每一次呼吸,真正讓“哮”聲匿跡。祝愿每個因哮喘而受影響的生命都能在同一片藍天下,暢快呼吸!